清华同衡风景园林二所

DEPT.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Ⅱ

返回清华同衡官网首页
  • 首页

  • 所概况

    • 所简介
    • 获奖信息
    • 核心业务
  • 项目展示

  • 联系我们

more

学术动态Academic Trends

  • 淄博市双创公园城发展服务中心景观环境设计 | ...
  • 2023年IFLA APR国际大奖|自然中的校...
  • 同衡园林·学术观点 | 以生境营造为特色的展园...
  •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师生到风景园林中...
  • 为潍坊中央商务区建设贡献同衡智慧
  • 淄博市双创公园城发展服务中心景观环境设计 | ...
  • 2023年IFLA APR国际大奖|自然中的校...
  • 同衡园林·学术观点 | 以生境营造为特色的展园...
  •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师生到风景园林中...
  • 为潍坊中央商务区建设贡献同衡智慧
more
我院快讯Institute Express
  • 绿色金融赋能生态环境保护:我国政策发...

  • 以历史遗存、文献记录与文人气质为营建...

  • 水毁公园的蝶变与重生——白浮泉公园景...

  • 生态安全 | 河南省三门峡市南山生态...

1234
  • 镜系天成,境由心生 | 清华同衡全程助力茶卡盐...
  • 为儿童而设计——清华同衡DFC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发...
  • 迎风击浪 进而有为 | 清华同衡2023年度工...
  • 尹稚:迎风击浪——我们的战略定力从何而来
  • 袁昕:面向中国式现代化 建构规划的底层逻辑
  • 镜系天成,境由心生 | 清华同衡全程助力茶卡盐...
  • 为儿童而设计——清华同衡DFC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发...
  • 迎风击浪 进而有为 | 清华同衡2023年度工...
  • 尹稚:迎风击浪——我们的战略定力从何而来
  • 袁昕:面向中国式现代化 建构规划的底层逻辑
推荐项目Project
  • 冬奥社区文化健身广场景观设计

    高井路社区作为北京首个冬奥社区,对内是居民生活娱乐的集中场地,对外是冬奥理念的展示窗口。冬奥会的举办...

  • 龙河治理及景观改造提升工程

    龙河项目所在的廊坊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地处京津两大都市之间,是伴随铁路交通发展起来的城市,素有“京...

  • 铁岭市辽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辽河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河流。辽宁省铁岭市位于辽河干流上游开端,作为距离干流最近的城市,铁岭在辽河...

  • 新建宫门路周边地区街区风貌提升规划设...

    新建宫门路位于海淀西部,三山五园片区之中,西抵颐和园,东至万泉河路,全长1.6公里,北侧紧邻海淀镇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项目案例 / 正文
贵州梵净山东入口广场景观设计
2018年07月17日    清华同衡风景园林二所

所属分类: 文化遗产景观

项目地点:贵州省

设计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风景园林二所

完成时间:2016年

图片展示
项目简介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且是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MAB)成员,是贵州省最具有自然生态风光与宗教文化色彩的旅游胜地。其上傲然矗立10多亿年风化形成的世界奇观梵净山蘑菇石,已然成为了贵州省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东入口广场毗邻梵净山,是梵净山的东侧门户区域,也是登山的必经序列,是景区对外的展示窗口。设计以梵净山优势资源,即厚重的宗教文化历史、优质的自然生态本底、标识性强的山水地质地貌为灵感来源,提炼出“乐善佛土、草木佛心、山水禅意”的“梵净三宝”,并以此来表达三重境界,其中“乐善佛土”象征佛教的理想国,通过“素食餐厅”、“禅意SPA”等休闲体验项目,为游客描绘出“宽仁乐善、极乐世界”的理想国,打造“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静的境界,营造美好的佛教圣地游览氛围;“山水禅意”象征佛教的自然观,作为景区入口前序,充分利用梵净山特色黑色片岩和白碎石打造禅意空间,配合植物和叠水打造富有禅意的入口空间;“草木佛心”象征佛教的生命观,通过弥勒像、笑脸墙、景观小品等方式,烘托气氛,实现佛教(宗教氛围)与生态(绿植山水)的完美融合,同时通过园林绿植布置,展现佛教生态观中的“六道轮回”生命观。整个景观形成完整闭合的游览序列,设计两套游览路线,综合解决山前排队与换乘等候、常规与高峰期游览需求。

经过与甲方的沟通协商,在充分深入了解甲方诉求的基础上,将设计思路进行进一步的升华和提升,重点突出表达佛教文化,并兼顾生态与佛教的结合。设计将东入口广场作为游客进入梵净山进行游览、禅修活动前的重要过渡区域,将游客从进入景区到抵达山门的空间体验与佛教境界的感受结合起来,提出三重境界——“入境、悟境、胜境”,利用空间疏导与环境营造使游客的体验层层递进,最终引向山门,进入道场。入口设计“无畏印”门,表征进入此门,即可“众生心安,无所畏怖”,进入梵天净土的养生天堂,此为“入境”;170米长的佛教文化展示墙重塑了广场空间,对其后杂乱的现状建筑也起到了很好的遮蔽作用,在其上阳刻《敕赐碑》碑文,表彰梵净山作为“古佛道场”的崇高地位和深厚影响;景墙中部莲花座上端坐三尊弥勒佛像,作为整个“悟境”序列的点睛和高潮;《弥勒下生经》曰,弥勒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每修一百福,才庄严一相”,将树池空间进行重塑,龙华树下阳刻弥勒“三十二相”,悬挑折凳喻指“参禅座盘”,定制莲花灯小品象征佛陀的“智慧明灯”,三十二个树池林荫空间亦是三十二个佛教文化体验场所,喻指“弥勒下生之后,在龙华树下坐禅成道”,将修行体验进一步升华,推向了整个游览序列的高潮,并最终引向山门,实现了从景区入口到梵净山弥勒道场的重要过渡。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西区1号楼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63241111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

顶部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