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T.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Ⅱ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且是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MAB)成员,是贵州省最具有自然生态风光与宗教文化色彩的旅游胜地。其上傲然矗立10多亿年风化形成的世界奇观梵净山蘑菇石,已然成为了贵州省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东入口广场毗邻梵净山,是梵净山的东侧门户区域,也是登山的必经序列,是景区对外的展示窗口。设计以梵净山优势资源,即厚重的宗教文化历史、优质的自然生态本底、标识性强的山水地质地貌为灵感来源,提炼出“乐善佛土、草木佛心、山水禅意”的“梵净三宝”,并以此来表达三重境界,其中“乐善佛土”象征佛教的理想国,通过“素食餐厅”、“禅意SPA”等休闲体验项目,为游客描绘出“宽仁乐善、极乐世界”的理想国,打造“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静的境界,营造美好的佛教圣地游览氛围;“山水禅意”象征佛教的自然观,作为景区入口前序,充分利用梵净山特色黑色片岩和白碎石打造禅意空间,配合植物和叠水打造富有禅意的入口空间;“草木佛心”象征佛教的生命观,通过弥勒像、笑脸墙、景观小品等方式,烘托气氛,实现佛教(宗教氛围)与生态(绿植山水)的完美融合,同时通过园林绿植布置,展现佛教生态观中的“六道轮回”生命观。整个景观形成完整闭合的游览序列,设计两套游览路线,综合解决山前排队与换乘等候、常规与高峰期游览需求。
经过与甲方的沟通协商,在充分深入了解甲方诉求的基础上,将设计思路进行进一步的升华和提升,重点突出表达佛教文化,并兼顾生态与佛教的结合。设计将东入口广场作为游客进入梵净山进行游览、禅修活动前的重要过渡区域,将游客从进入景区到抵达山门的空间体验与佛教境界的感受结合起来,提出三重境界——“入境、悟境、胜境”,利用空间疏导与环境营造使游客的体验层层递进,最终引向山门,进入道场。入口设计“无畏印”门,表征进入此门,即可“众生心安,无所畏怖”,进入梵天净土的养生天堂,此为“入境”;170米长的佛教文化展示墙重塑了广场空间,对其后杂乱的现状建筑也起到了很好的遮蔽作用,在其上阳刻《敕赐碑》碑文,表彰梵净山作为“古佛道场”的崇高地位和深厚影响;景墙中部莲花座上端坐三尊弥勒佛像,作为整个“悟境”序列的点睛和高潮;《弥勒下生经》曰,弥勒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每修一百福,才庄严一相”,将树池空间进行重塑,龙华树下阳刻弥勒“三十二相”,悬挑折凳喻指“参禅座盘”,定制莲花灯小品象征佛陀的“智慧明灯”,三十二个树池林荫空间亦是三十二个佛教文化体验场所,喻指“弥勒下生之后,在龙华树下坐禅成道”,将修行体验进一步升华,推向了整个游览序列的高潮,并最终引向山门,实现了从景区入口到梵净山弥勒道场的重要过渡。